近日,我国三个半月左右的休渔期结束,长达数月的开渔期随之开启,吃货狂欢的日子也到了!
我国海域辽阔,473万平方千米的海域和长达1.8万千米的海岸线带来为海洋生物提供了辽阔的生活环境,秉持着“靠山吃山,靠海吃海”的原则,沿海地带应运而生出诸多渔场,其中以四大渔场最为突出。
我国四大渔场依据地理位置和海域,自北向南分别是渤海渔场、舟山渔场、南海渔场和北部湾渔场,它们分布在我国沿海地区,每年开渔季,便有无数的老饕们蜂拥而至,只为那一口鲜味。
大连、丹东对“鲜味”有着纯粹的执着,清蒸、水煮下一锅出搭配蘸料,既有北方地区的粗犷,也有被海水滋润出的柔情;
江浙沪地区一年四季海鲜不断,应季的海味辅以佐料,或浓油赤酱,或清淡甜鲜,家常食材搭配出的别样烟火气是南方的特色。
而两广地区则将海鲜的“鲜”发挥到了极致,从广东的打边炉、潮汕海鲜火锅、湛江沙虫,到广西的海鲜粉、椒盐虾,种类繁多的做法让目不暇接,在保留海鲜本味的同时赋予美食更多的可能……
那么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四大渔场,从北向南而行,解锁沿途的那些海鲜大城吧!
黄渤海渔场
在渤海与黄海交接区域,暖流与寒流交汇吸引大量鱼类聚集,自然而然形成了优良的天然渔场,这便是黄渤海渔场的成因。
3600平方海里的渔场覆盖了渤海湾至黄海西北海域,由于维度较高,海水温度较低,依靠独特的冷水海鲜坐享我国“海鲜天花板”的称号。
冷水海鲜生长周期长,味道更加鲜甜,与其他渔场相比不管是味道还是种类都更胜一筹,像我国吃海鲜必去的山东青岛、烟台、辽宁大连、丹东等地都位于黄渤海渔场范围。
/辽宁·大连/
在大连,蔚蓝无垠的大海代替了东北的黑土地,长山群岛点点散落在海岸线附近,星海公园的沙滩和傅家庄果冻海相映生辉,黑石礁与白色的浪花相遇,“佛经岩”层层叠叠的岩层静默矗立在大连西北角,山海相依的画面是独属于大连的浪漫所在。
而大连的饮食文化,则综合了东北与胶东风味,看似简单的鲍鱼捞饭、海胆水饺却暗藏玄机,简单的食材经过颇具北方风味方式的处理,既保留了海鲜原来的“本味”,鲜味又更上一层楼。
大连的鲍鱼以皱纹盘鲍为主,细嫩的肉质入口清淡味浓,烹煮出来的肉汁味道自然鲜美,搭配米饭的香气细细品味,Q弹的鲍鱼混着糯糯的米饭,一口下去香迷糊了!
大连海胆水饺更是一绝,姜黄色的海胆满满的回甘,咬破面皮的瞬间嘴里充斥着海胆的甜、鲜,略微爆汁的感觉也太爽了。
/山东·青岛/
啤酒在青岛颇具代表性,大街小巷都时常可见拿着袋装散啤的人,一边说笑散步一边用吸管吸溜着啤酒。
与啤酒相配的是海鲜,特别是在开渔季,无论你是本地土著还是远道而来的游客,都无法拒绝一杯啤酒搭配一份海货的诱惑。
“新鲜”是青岛人对海鲜的要求,哪怕是普通的蛤喇、对虾,在青岛人手中也能迸发出别样风味,辣炒蛤喇是他们常见的下酒菜,有时也会用清蒸好的扇贝、海螺肉、海蛎子等搭配醋碟、蒜泥下酒,每一口都是来自大海的味道。
这种随性的感觉除了舌尖,也渗透在青岛的各个角落。漫步在老城区,临海的别墅群与群山绿荫融为一体,充满欧洲风情的天主教堂矗立在青岛一隅,站在栈桥上眺望无垠大海与群鸟,海风吹过的瞬间分外旖旎。
舟山渔场
舟山渔场是我国四大渔场中规模最大的渔场,自古以来便因渔业资源丰富而闻名,主要覆盖浙江舟山以及宁波周边等地区海域,同时也是浙江、江苏、福建、上海三省一市渔民们的传统作业区域。
整个渔场受台湾暖流和沿岸寒流交汇影响,海水中营养资源丰富,为海洋生物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渔业主要以大小黄鱼、墨鱼(乌贼)、带鱼为主,梭子蟹和各种贝类产量也稳居全国前列,因此对于喜欢吃螃蟹的人来说,开渔期的舟山渔场绝对不容错过。
/浙江·舟山/
舟山,我国第一大群岛,大大小小数百个的群岛散落在沿海地带,不管来几次,都会被这里旖旎的海景、壮丽趣味的海岛风光所折服,跳岛游是舟山的一大经典玩法,其中嵊泗列岛、东极岛、普陀山几处岛屿颇受青睐。
尤其是《后会无期》播出后,东极岛一炮而红,文艺范儿与大海相遇,催生出了别样的情愫,而普陀山作为佛教名山,梵香笼罩,经声不绝,观音菩萨像慈眉善目仿佛守护着过往的船只。
靠海吃海的地方总离不开海鲜,在开渔的季节,舟山是带鱼、大黄鱼的主场,舟山带鱼是舟山渔场的四大经济鱼类之一,骨小体肥、肉质鲜嫩是它的特点,清蒸后味道鲜美,红烧就是十足的下饭神器。
/浙江·宁波/
宁波与舟山仅有一水之隔,自古宁波因海港而兴,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中国最早开埠的城市之一,这些头衔赋予了宁波无穷的魅力,而明阳学派、宁波商帮的兴起,赋予了宁波深厚的文化底蕴。
漫步在天一阁,8万多卷藏书琳琅满目,处处弥漫着书香气息;环游东钱湖,青山绿水相依,郭沫若先生赞其为“西湖风光,太湖气魄”,八字道尽东钱湖的风光气概。
在宁波同样不可忽视的,还有梭子蟹。秋天是吃蟹的好时节,宁波象山号称“梭子蟹王国”,自然而然成了秋日吃蟹的“首选”。
随着渔船的返航,满载海货的船只上人们脸上带着笑意,刚出水的梭子蟹灰青色的甲壳下是肥硕金黄的膏体,单是清蒸,味道就足以折服人们的味蕾。
而一碗地道的宁波象山海鲜面则是各类海鲜与面粉的巧妙融合,梭子蟹、花蛤、皮皮虾等食材经过烹煮,汤美味鲜,吸满了汤汁的面条入口,天气冷的时候特别暖心。
南海渔场
从广东到海南一带海域,温暖的海水和适宜的气候不仅适合度假,更孕育着丰富多样的海鲜,滋养着南海渔场,每年开渔季的南海,是石斑鱼、花蟹、生蚝等海味的主场,热带鱼类搭配广东、海南的当地特有的烹饪手法,吃的就是一个“原汁原味”的生猛。
/广东·湛江/
“中国海鲜美食之都”、“中国对虾之都”……广东湛江,一座海鲜大咖们必去的城市,这里的海鲜不仅味道鲜美,价格也非常实惠。
作为广东海鲜的一大代表城市,湛江海鲜必吃榜总少不了生蚝的身影,湛江生蚝肥美,往往只需2、3块就能买到一个肥美的生蚝,炭烤后嫩滑的蚝肉和蒜蓉的香气相得益彰。
同样与蒜蓉绝配的是沙虫,一款湛江颇为著名的海味,与硇洲鲍鱼齐名,沙虫味道香甜,既可以作为主材也能作为配料,蒜蓉蒸沙虫更是湛江菜代表作,几乎家家户户都喜欢这道美食,酥脆油嫩的口感是深刻在湛江人舌尖上的家乡味道。
俗话说“北有青岛,南有湛江”,两地同为海鲜大城,各有独特的特点,风景也是,与其他地方相比,湛江少了些许商业化的气息,多了些许复古的味道。
《隐秘的角落》带火了湛江,也带火了赤坎老街,民国洋楼和法式钟楼交相辉映,骑楼雕花连成一片点缀在墙壁、阳台,一派广东上世纪的南洋风光。
近海处,硇洲岛的橘子海景色旖旎,黑色海滩诉说着火山岛的原始魅力,数万年前海底火山爆发形成的黑色火山岩充满了神秘气息,环岛而行,湛江的风景精髓似乎都汇集在这座小岛。
/海南·琼海/
海南与湛江仅有一水之隔,大部分人对这里的印象仍停留在三亚的椰林海风,但鲜少有人知道人少景美的琼海。
奶蓝色的海水与白沙交融,色彩艳丽的红砂石散落在海岸线上,玉带滩划分南海与江河水流,三江交汇的场景是琼海的独一份的美景,潭门中心渔港船只往来不断,依托海南东部的天然深水良港,为琼海带来了数不尽的渔业资源,奠定了海南“千年渔港”的地位。
这里盛产的海鲜包括但不限于马鲛鱼、石斑鱼、大龙虾、琵琶虾等,它们大多生长在深海,清晨捕捞出海,可能中午就会出现在餐桌上,“新鲜”是对琼海海鲜最恰当的形容。
除此之外,琼海保留了很多当地特色小吃,午后的琼海弥漫着椰奶的香甜,当地人因地制宜,将椰子加工成椰奶,丝滑的口感弥漫在舌尖,制作成甜品更是清凉解暑,饱餐一顿后来一碗椰奶清凉补或椰子冻,香浓的味道是对海南夏日的绝佳诠释。
北部湾渔场
北部湾位于南海西北部,中越两国陆地与海南岛将其环抱其中,形成一个弧形海湾,得益于九州江、钦江等江河水流汇入大海,在大量有机物滋润下形成渔场。
北部湾渔场和南海渔场位置相近,主要位于南海西北部,覆盖广西、海南和广东部分地区,沿岸浅海地带滩涂广阔,适合海水养殖,不仅盛产鲷鱼、鲳鱼、比目鱼等数十种鱼类,还盛产珍珠贝、牡蛎等贝类,古人所说的“南珠”就产自北部湾一带。
/广西·防城港/
北部湾渔场开渔后,防城港港口琳琅满目的海鲜仿佛将整个大海“搬”到眼前,不过在一众海鲜中,受防城港人青睐的莫过于螺。
当地将吃螺称作“撩螺”:捏起一只螺,嘬出鲜美的汤汁,再挑出那么一小块螺肉,一切动作都是为了享受那一口短暂的鲜美。
伴随着吃螺季节的到来,防城港迎来了新一轮的人潮,这座僻静小城的景色再也难以掩藏。
沿海公路一侧是无垠的大海,一侧是鳞次栉比的高楼,日渐现代化的影响下,沿岸的渔村早已销声匿迹,但簕山古渔村是风情始终不变,原生态的古渔村古韵十足,直入大海的企沙长堤潮涨潮落,浪花拍打着碎石,海风轻拂而过,惬意十足。
/广西·北海/
北海的美食充满了更多选择和想象力,依托于渔场丰富的海洋资源,当地人将海鲜重新“塑造”,原本平凡、常见的海鲜在北海人手中蜕变出截然不同的美味。
虾饼是北海的特色小吃,裹上面糊的虾经过油炸,金黄酥脆,香气诱人,仿佛舌尖都充斥着大海的味道。
沙蟹汁是沿海地区的一种常见调味品,它的原材料是北海银滩上常见的小螃蟹“沙蟹”,潮汐褪去后,人们提着水桶蜂拥而至,拾捡着沙蟹,准备制作美味的沙蟹酱。将沙蟹洗净、加入调味料捶捣、封瓶发酵3~4周,一款属于北海的美味便制作完成。
当然,退潮后的北海银滩有的不仅是沙蟹,长达24公里的沙滩沙质细腻,在阳光下泛着隐隐的银光,日出日落时的朝阳、余晖将其蒙上一层橘红色的艳丽,洁白的浪花拍打着沙滩,与蓝绿色的果冻海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海上摩托、赶海、冲浪……这里几乎承包了北海的大半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