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市场网
  • 首页
  • 可 持 续 发 展
  • 市 场
  • 合 作
  • 投 资
  • 创 新
  • 人 事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消费市场网
  • 首页
  • 可 持 续 发 展
  • 市 场
  • 合 作
  • 投 资
  • 创 新
  • 人 事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消费市场网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Home 全行业 家装

立邦中国:31年专注色彩研究 一步一个脚印助力刷新美好生活空间

by 平平
2023年10月31日
in 家装
A A

近期,立邦携手中国知名色彩专家宋建明及北斗星色彩团队,深度挖掘中国家居色彩需求,发布了《2024中国流行色彩趋势》。基于全面的色彩调研以及对时代潮流的洞察,推出了年度主推色“奇想世界”,通过充满能量感的橙色为家居日常提供了新的生机。

日前,立邦中国TUC事业群总裁孙荣隆在接受新华网采访时表示,立邦进入中国31年,在色彩研究方面始终一步一个脚印,在保持对色彩趋势追求的同时,助力消费者刷新美好生活空间。

“作为一家企业,立邦中国很早就开始对色彩应用数据做跟踪、梳理和总结,并建构成色彩体系是难能可贵的。”宋建明对新华网说,立邦对于色彩数据的理解、把控很具前瞻性。

专注色彩研究 让更多消费者了解并使用色彩

“1992年立邦进入中国,当时国内墙面以白色为主,色彩选择还很少。”孙荣隆回忆说,1999年立邦推出电视广告片(立邦蒙古篇)和户外广告(立邦小屁股篇),多彩的视觉冲击与温馨的画面深入人心,渐渐地人们开始认识色彩,并意识到室内外空间其实完全可以多姿多彩。

孙荣隆介绍说,随着消费者对色彩的需求逐渐多样,1999年立邦中国推出了CCM自动调色机,以便更好地为消费者提供调色服务;如今立邦在中国已有约16000台调色机,每天会收到5万多条调色讯息。

基于丰富色彩运用数据的累积,立邦迈入了新的阶段,希望能够联合专业的色彩团队,深入研究中国文化特色、居民习惯,以及他们的色彩偏好,提供适合中国消费者、权威并专业的色彩趋势。于是,立邦中国从2021年开始与国内知名色彩专家宋建明及北斗星色彩团队合作,连续三年合作发布流行色彩趋势,并取得了不错的市场反馈,尤其是去年推出的“碎金黄”主题色,非常符合人们对未来的期望。

色彩与人,色彩与环境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那么如何将色彩之美与应用场景进行连接、融合呢?对此,孙荣隆指出,色彩推广落地需要有载体,以便消费者把色彩应用跟家居环境连接起来,这个载体就是设计师。所以,立邦中国独家冠名了家装改造节目《梦想改造家》,至今已10载。

在此期间,消费者的需求和审美亦不断提升,就墙面美学来说,很多设计师从最开始的平面彩色墙面,逐渐加入年轻人喜欢的质感,以涂料去呈现大自然中的不同材质,比如用立邦魔术漆营造大理石、皮革、织物和金属等质感的墙面,以搭配相应的室内外空间。通过设计为消费者带来更加美好生活体验的同时,也充分展示了涂料行业“以色换白,以质换色”的流行趋势与变迁。

“通过《梦想改造家》节目,更多消费者对自己室内空间的色彩有了更多想象;同时我们每季度都会推出网红色,当人们对不同色彩有需求,或想要了解哪些色彩被应用最多时,都可以从网上搜索并在线上线下买到相应颜色。”孙荣隆说,通过设计师与网络的力量,更多的消费者开始了解和使用色彩了。

诠释色彩背后的语言 助力中国色彩文化发展

“在一座建筑里,涂料所呈现的色彩空间往往是占比最大的。作为涂料企业,我们的使命是刷新美好生活空间,为实现这个使命,我们做了非常多的工作。”孙荣隆说,既要通过调色机满足消费者日益丰富的色彩需求,还要帮助消费者不断加深对色彩的认知。

他进一步解释说,消费者要的美好,既是对美好未来的愿景,也承载了很多人的回忆。随着年轻消费者对内墙装饰和生活空间有更多地追求,立邦中国去年推出了“碎金黄”,今年推出了“奇想世界”,尝试透过色彩把其背后的语言注入到消费者生活的空间和环境。

“在家居环境空间的色彩运用方面,不同空间需求是不同的。以上班族为例,客厅或餐厅以沉稳的黑白灰为主色调,卧室则可以选择温暖的色调。”孙荣隆说,设计师会将不同色彩理念应用到展馆和线下门店,消费者可沉浸式体验相应场景。

在中国的古典诗词中,跟色彩有关的诗句数不胜数。“就像‘碧海青天夜夜心’虽只是一句诗词,但诗人使用“碧”、“青”这样的色彩来修饰天与海,带我们进入诗词的优雅情境之中,也引发我们对于美的无限遐想。就像诗词的美要用色彩来表现一样,室内空间也需要丰富的色彩。”孙荣隆说,对中国消费者而言,目前只是满足了部分现实需求,让中国人认可色彩趋势,还需走很长的路。

事实上,立邦一直走在色彩推广的路上,且不遗余力地向前推进。据孙荣隆介绍,自2009年以来,立邦积极利用色彩的力量,持续推出“为爱上色”项目,希望持续为世界带去爱、色彩和欢乐。该项目最初在为偏远地区的希望小学进行墙绘美化,已拓展至城市社区街道美化,如今已覆盖中国百余个城市、乡镇。

立邦还开展了大学生美术支教活动,每年都有不同的主题,从去年的“乡村建筑”到今年的“中国传统建筑”,鼓励美术专业的大学生用立邦的色卡进行创作,探寻色彩的奥秘,同时把色彩之美的文化美育课程带到乡村。

此外,立邦还通过专业设计师的院校设计奖项,如立邦“未来之星”青年设计师大赛,来持续培养和激励未来设计师,希望以他们为桥梁,将色彩广泛应用和落地到各种空间中,给更多中国消费者带去精“彩”。

建构色彩体系 立邦对色彩数据理解具有前瞻性

提起宋建明很多人或许并不熟悉,但他设计的色彩作品很多人应该都了解,比如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的“中国红”、杭州城市色彩主旋律的“水墨淡彩”等。

作为中国美术学院前副院长、色彩研究所所长,自称“好色之徒”的宋建明在谈及立邦时指出,立邦非常注重家居、建筑等社会生活各方面的色彩研究。

宋建明直言,立邦中国对于色彩数据的理解和把控是具有前瞻性的;同时从数据建构方面,也可以看出立邦中国做了很多深层研究,包括色彩基础体系、中国人的色彩感受性等研究。

宋建明介绍说,他与立邦中国合作已经超过三年了,在这个过程中有很多有趣的故事。比如合作期间,双方带着各自的专业知识,进行了深入地交流与探讨,从而不断推出能够满足消费者色彩诉求的趋势色。

“我带领团队参观过立邦中国的工厂,看到了他们的生产流程和工作状态,以及不同产品的研发系统,这对于我们团队来说,是一个很好地认识行业的机会。同时我们也会提出一些建议,彼此可以相互学习,共促发展。”他补充说。

“立邦中国能发展到如今这样的规模和水平,专注研究是非常重要的。在与立邦中国的合作过程中,我们了解到他有与大数据相连接的ICN色彩应用体系,在市场端有CCM调色机,而调色机还会记录过往色彩应用的数据。”宋建明说,立邦中国一直非常注重色彩反馈,会根据调色机里提供的参数做相应梳理与总结,并从中选出人气流行色(即“网红色”),同时给选出的色调赋予应用场景,做模拟和色调引导再反馈给市场,这种探索非常有意义。

色彩既是时代前行的缩影,也是企业发展的鲜活注脚。据悉,31年间,立邦以色彩为媒洞悉着中国市场的潮流变迁;同时携手宋建明及其北斗星色彩研究团队共同挖掘适合中国消费者的流行色彩趋势。基于对色彩发展的感知以及对中国家庭需求的洞察,立邦中国将持续以创新和专业的色彩之力,助力中国家庭拥抱美好生活。

Tags: 企业活动
Previous Post

开启“多快好省”新体验,立邦刷新服务联手京东小时达驶入即时零售快车道

Next Post

60年持续丰富女性人生,玫琳凯中国钻石研讨会成功举办

相关行业

Honda单缸最大排量汽油机GX430全国上市发售

2025年7月22日

松下与京东战略合作 ,引领智能马桶进入无坑距时代

2025年5月29日

焕新健康人居 律动自在人生 松下亮相上海2025KBC 引领居住新范式

2025年5月28日

科勒与Daniel Arsham联袂打造全新昼石(Landshapes™)浴室系列再度呈献跨界力作,重塑非凡卫浴体验

2025年5月21日

沉浸式解锁未来生活新体验 2025KBC松下展台即将启幕!

2025年5月20日

立邦成功中标中建二局2025年度涂料集采项目

2025年2月19日

台风退场,卡赫全场景清洁解决方案洁净出击

2025年8月1日

ThinkBook 16p 2025,一出手,全高能

2025年8月1日

AMD 锐龙 Threadripper 9000系列高端台式机处理器正式发售

2025年8月1日

南航携手阿斯塔纳航升级中哈“空中丝路”

2025年7月30日

理想汽车首款纯电SUV理想i8正式发布

2025年7月30日

玛氏士力架“扛饿新能源”概念全球首发,吴磊现场解锁硬核能量

2025年7月30日

固特异 Goodyear 亚太区总裁黄锦松先生访谈

2025年7月28日

安利(中国)严厉打击假冒“皇后锅”制假售假, 全力维护消费者权益

2025年7月26日
消费市场网

关注消费市场, 洞察消费趋势!

联系我们: hello@consumermarket.net

导航

*热点 业务与市场 人事 企业活动 创新与研发 可持续发展 合作 投资与并购 新发布 生产 观点 财务业绩
  • 首页

© 消费市场网 CONSUMERMARKET.NET | 沪ICP备2022016631号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首页
  • 可 持 续 发 展
  • 市 场
  • 合 作
  • 投 资
  • 创 新
  • 人 事

© 消费市场网 CONSUMERMARKET.NET | 沪ICP备2022016631号

沪公网安备 310114020098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