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云近日在北京举办「AI势能大会」,并表示其自研的通义大模型已成为中国企业最广泛采用的模型之一。
阿里云表示中国大部分的互联网公司、商业银行、汽车品牌和手机品牌均已采用阿里云通义大模型,包括大语言模型通义千问和视频生成基础模型万相(Wan),提升生产力、实现运营自动化,增强客户体验。 此外,中国超过300家科研院校正在使用阿里云的人工智能(AI)模型服务。
阿里云智能集团资深副总裁、公共云事业部总裁刘伟光表示:「AI的长期价值在于推动各行各业的生产力变革。 这一愿景也与阿里云的大模型战略一致,即以我们自主研发的通义大模型为核心,致力于推动企业创新并创造社会价值。 展望未来,我们将以全球领先的AI基础设施和大模型产品,加速AI的广泛应用,推动全球各行各业的AI转型。」
截至2025年1月底,在阿里云生成式AI模型与应用开发平台百炼平台调用通义API服务的企业和开发者已经超过29万,包括来自汽车、机器人、游戏、教育、移动设备、金融和医疗等各行业的客户。
加速AI创新与应用 推动各行业转型
AI技术正迅速渗透日常设备和系统,推动沉浸式体验和更高的自动化水平。 例如在消费电子领域,头部消费级AR品牌雷鸟创新最新发布的雷鸟V3AI拍摄眼镜,搭载了基于阿里通义基模定制的多模态大模型。 该设备配备了由AI驱动的语音助手,重新定义了可穿戴技术,并支持情境感知的多轮对话、实时AR内容访问和无缝的语音控制。
在零售领域,电子商务平台「叮咚买菜」通过阿里云一站式生成式AI开发工具百炼平台接入了通义千问模型,推出AI助手「叮小咚」,支持售前咨询、产品推荐、物流优化和售后智能客服等任务。 相比于过去基于本地服务器部署自建模型的方案,通过百炼平台接入通义千问后,叮咚买菜的模型推理成本降低70%以上。
与此同时,汽车行业正经历从电动化向智能化的转变。 智能电动汽车制造商蔚来利用通义千问和阿里云基础设施,打造更卓越且引人入胜的智能座舱体验。 其车载AI助手「NOMI」现在能够以自然语言进行多轮对话,并在不同话题之间无缝切换回应。 蔚来还探索使用阿里云的AI编码助手通义灵码,以加速先进汽车技术的研发。
智能驾驶解决方案提供商地平线基于阿里云基础设施打造了湖仓一体架构,以优化自动驾驶模型的训练。 这一合作显著提升了端到端模型训练的任务管理效率,有效降低整体故障恢复时间。
机器人公司正在利用阿里云的边缘云架构,打造能够解析复杂指令并自主作的智能机器。 例如,有鹿机器人将通义千问整合到其清洁机器人中,使其能够自主决策并实时回应语音指令。
在医疗领域,香港上市公司美高域旗下的Microcraft使用通义千问和阿里云基础设施,弥合当地医疗系统中的语言和系统差距。 该公司将血压计和脉搏氧仪等可穿戴设备连接到其平台,实现实时健康监测和自动报告生成。 医生与患者之间的对话通过多模态模型进行转录和分析,以提升沟通和诊断准确性。
打造繁荣的AI生态系统 开发AI应用并服务客户
阿里云百炼平台已整合「模型上下文协议」(Model Context Protocol, MCP),加速中国AI发展。 MCP常被比喻为AI应用中的USB-C连接器,它将实现大型模型与来自阿里巴巴50多项服务的实际数据之间的无缝整合,包括导航应用高德地图和无影云电脑。 通过MCP,开发者可以在短短5分钟内设置AI代理,无需手动资源管理或部署工作。 该协议旨在简化各行业AI应用的开发。
阿里云还发布了一项长期计划,旨在培育中国AI生态伙伴系统,覆盖基础设施、模型、数据、工具、应用和交付六大领域。 在未来三年内,其目标是服务百万云上客户并拓展百亿元人民币的商机。 加入该计划的伙伴将获得订制化的云上资源,商业化路径规划和全生命周期支持等。
此举基于阿里巴巴集团对长期技术投资的承诺。 2025年2月,阿里巴巴集团宣布未来三年将投资3800亿元人民币(530亿美元),用于提升其云计算与AI基础设施,进一步巩固其对长期技术创新的承诺。 阿里云目前在全球29个地区运营87个可用区,构建了广泛的全球基础设施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