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6日,第十三届中国奶业大会、2022中国奶业20强(D20)峰会暨2022中国奶业展览会在济南正式开幕。农业农村部、山东省政府、中国奶业协会、D20成员企业、行业专家学者等各界代表齐聚一堂,共同探讨中国奶业高质量发展之路。作为行业代表,中国乳业龙头伊利集团高级执行总裁张剑秋在大会开幕式致辞时表示,中国奶业要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稳上游、拓布局、强核心”,持续提升我国奶业的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
推进奶业振兴,提升上游竞争力是关键。2020年以来,伊利以“利益联结机制”为抓手,投入超过200亿元,通过技术服务、资金支持、产业带动、风险共担、优质饲草种植、奶牛品质升级、人才赋能等扶持措施,极大提升了上游牧场核心竞争力,为实现奶业高质量发展蓄力赋能。
“十四五”时期,我国奶业发展综合素质显著提升,为实现全面振兴创造了良好条件。然而,在疫情持续影响和国际不确定性因素的复杂形势下,我国奶业由于饲养成本上涨、产销衔接不紧密、产业链利益联结机制不完善等原因,还需进一步提高奶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通过“利益联结机制”,伊利持续推动全产业链发展形成合力,为奶业上游纾困解难。塞上迎鑫牧场发展之初只有270头奶牛,奶牛单产低、养殖技术落后,伊利通过为牧场免费提供嵌入式技术服务的模式,帮助牧场实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塞上迎鑫牧场主杨泽云表示:“在伊利嵌入式日常服务和专项‘伊利卓越高产牧场’服务的帮扶下,牧场奶牛单产从33公斤提升到37公斤。”在2021年,杨泽云成功筹建第二座牧场——塞上迎辉,他自信地表示,在伊利专业技术帮助下,总体规模预计在一两年内可发展到7000头、单产水平突破40公斤。
9月5日,伊利向全行业发布《高产牧场管理技术选编》,这是伊利梳理总结国内外奶牛养殖实用技术、结合实战案例的精华,可谓提升牧场核心竞争力的秘籍宝典。伊利再次用实际行动助力中国奶业高质量发展。
拓布局:建设现代化奶产业集群
现代化奶产业集群可以有效集聚奶业资源,提升产业链的韧性、稳定性和安全性,推动产业价值链向中高端迈进,提升奶业核心竞争力。为夯实中国奶业发展基础,伊利精准把握产业特点,积极布局奶业发展优势产区,在全国打造一系列现代化奶产业集群。
近年来,伊利在内蒙古、宁夏、甘肃、黑龙江、河南、山东、河北等地,加速推进一系列现代奶产业集群建设,并为当地带来了高新技术、先进管理、资金支持,带动产业链协同发展。其中,在位于中国乳都的呼和浩特,“世界乳业硅谷”伊利现代智慧健康谷的重要工业板块全球智能制造产业园已在7月12日正式投产。这里不仅拥有全球领先的奶业智能制造标杆基地,还拥有全球唯一的乳业全产业链创新研发平台——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是全球唯一整合了牧草种植、奶牛繁育、奶牛养殖和牧场管理、乳品加工、人群营养以及全产业链风险防控等创新研发平台,将持续为中国奶业发展赋能。
伊利现代智慧健康谷未来在产业配套和城市功能完善的情况下,到2035年可实现生态、社会与经济效益的综合提升,年GDP贡献将可达到1982亿元,为奶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伊利力量。
强核心:加速中国奶业数字化转型
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不断推动中国奶业进行数字化转型。近年来,伊利持续推进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5G等高新技术应用到养殖、运输、生产、流通、消费等全产业链条的各个环节,引领奶业数字化创新与变革。
在上游,伊利加速推进“智慧牧场”建设。呼和浩特市托克托县古城牧场宽敞的挤奶大厅里,牧场主罗利恒从容地拿出手机查看信息,智能系统正在对每一头奶牛的健康、运动、膳食、产奶等数据进行综合分析。从对奶牛养殖一知半解到掌握智慧牧场游刃有余,罗利恒在伊利资金与技术相结合的支持下,让古城牧场大变样,从最初存栏630头发展到存栏7400头,成为了现代化、标准化的智慧牧场。在中游,伊利通过信息化系统实现从研发、到产品流通全过程的数据挖掘与分析,实现可视化、可数据化。在下游,伊利运用互联网新思维,持续为消费者提供便捷的消费体验和良好的互动体验。
不仅如此,伊利还通过建立和完善先进的数字技术系统、优质的数字资源体系、专业的数字化人才队伍,不断提升全产业链数字化水平,为乳企全面数字化转型树起样板,为行业探索真正可行的数字化转型路径。
中国奶业协会副秘书长邵明君表示,上游是奶业振兴的根本,是奶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要想实现奶业高质量发展,就需要行业共同扶持上游,提升智能化水平,发挥产业集群优势。伊利近年来积极帮助、带动产业链共同发展,真正体现出龙头企业的责任和担当。
如今,我国奶业正朝着健康、良性、有序的方向发展,人民健康需求也随之得到有效保障。未来,伊利将继续稳上游、拓布局、强核心,引领奶业高质量发展,带动全产业链共生共荣,谱写中国奶业振兴新篇章。